新闻中心

新闻中心

上海人“异地养老”地产新闻调查 68.4%的老年人不赞成

2018-10-30 17:42:03

这家养老院在嘉兴名声很大。目前住着平均年龄约78岁的350多位上海老人,占总入住人数的50%以上。2010年,浙江老板汝才良创办这家养老院时,就想着要开拓上海市场。他明确表示“嘉兴养老市场不行”——即便在本地努力宣传,可开张那天只住进10位嘉兴老人,其中一位还是汝才良的父亲。开业一年,养老中心实际入住不足100人。

年逾八旬的老居,丈夫过世多年,她育有一子一女,女儿移居日本,儿子在沪居住。多年过去,她始终记得,选择搬去嘉兴湘家荡风景区的养老院时,搬家车在小区门口停着的一会儿工夫,邻居们议论纷纷:老居要被“逼”出上海养老了。素来孝顺的儿子心里别扭:“老妈,你给我压力了。”侄子也感慨:“没想到,您会走这一条路。”可如今,对老居的同情声少了,来嘉兴探望的邻居和姐妹们,纷纷打听养老院是否还有空位。

困惑

陶卫忠去过日本各地养老院多次,发现“最高配置”是一位工作人员照顾两位老人。在他看来,未来嘉兴的养老产业,七成要依靠上海人,这不仅能带动就业,还能因子女亲属的探访带动整体消费。

74岁的李凡(化名)家在杨浦区,她于2005年买下嘉兴一套93平方米的期房,最看重的是开发商打出的牌子——“华东地区第一家养老社区”。当时,长三角各地类似广告不少,还有班车免费接送上海人去各地看房。

压力

2.你也可添加大申君私人微信号“dashenwzb”,各种聊天群等你进哦!

李凡说,她在2012年就发觉,一些上海人离开得很彻底,连房子都卖了。她分析:“嘉兴只是他们养老历程中的歇脚一站。”

程陆飞自封“异地养老的先行者”,早在1998年,忧心养老问题的他就在长三角买过一套景观房,最终因距离上海较远而脱手。

弹钢琴,是程陆飞晚年拾起的手艺。他弹琴时,老伴在一旁微笑。20多年前一次中风,让她的行动、表达大打折扣。

现今,她在养老院的床头挂着一幅女儿最喜欢的油画,“我像蚂蚁搬家,慢慢搬空了上海的家”。女儿来电问候时,她有时甚至主动掐断聊天,“老姐妹在客厅等我了”。

这次从养老院回来后,我明显发现小区里冷清了。”程陆飞在小区里散步,猛然察觉到很多上海老人都回去了。

为了“自救”,汝才良带着员工去了上海大街小巷推广。很快,上海人来了,尽管月收费要比嘉兴老人贵出四五百元,可每月3000多元就能包吃、包住、包护理,让一些上海人觉得性价比不错。

“吐槽”

这些异地养老者,有些是“空巢老人”,更多却非“空巢老人”。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