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立冬之后 顺势敛藏养肾强身
2023-11-17 18:10:16
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。《历书》有云:“斗指西北维为立冬。冬者终也,立冬之时,万物终成,故名立冬也。”此时大自然及人体的阳气都开始逐渐蛰伏藏匿起来。国医大师张大宁教授指出,人生于天地之间,禀受阴阳之气,体内阴阳变化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紧密相随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,冬季“在天为寒,在地为水,在体为骨,在脏为肾”,其气候特点是“水冰地坼”。养生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“去寒就温,无泄皮肤”,使精气内敛,润养五脏。若逆自然之势而行,则会损伤肾气。
关于“补肾”的误区
在日常生活中,人们经常谈到补“肾”,但张大宁发现大家的观点中常常存在以下几个误区。
没有区分中医学的“肾”与西医学的“肾”中西医学中“肾”的概念不同,中医学认为“肾”是“人体先天之本”,有广泛而重要的功能;而西医所说的“肾”,是指解剖学中泌尿系统的肾脏。中医学上“肾”的概念较大,西医学上“肾”的概念较小,所以人们习惯将前者称为“广义的肾”,将后者称为“狭义的肾”。
认为只有男性才会出现“肾虚”实际上“肾是人体生命之本”,无论男性还是女性,都可能会出现“肾虚”。
“补肾”等于“壮阳”肾虚有“阴虚、阳虚、阴阳两虚”之分,而“补肾”自然有“补肾阴、补肾阳、阴阳并补”之别。所以,“补肾”绝对不仅仅是“补阳、壮阳”。
身体弱会“虚不受补”有些患者常担心自己身体很弱,容易“虚不受补”,用补药会上火,这其实也是一个误区。“虚者补之”是医之大理,若“补不得当”,确实存在虚弱的人用了补药反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两种:一是补的对象不准,二是补的方法不对。所谓“补的对象不准”,指补虚没有针对具体虚弱脏腑;同一脏器,如肾脏又有“阴虚、阳虚”之别,如果辨证不清,心虚反补肾,阴虚反补阳,自然会出现副作用,那绝不是“虚不受补”,而只是补的对象、方法不对罢了。
防寒养肾的要点
张大宁指出,初冬是肾病多发期。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,肾气旺,生命力强,身体才能适应严冬的气候变化。保证肾气旺的关键就是防止严寒的侵袭。立冬后防寒养肾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调适起居坚持运动
立冬之后应“早睡晚起”,如果睡眠不足或过度劳累,会直接损伤肾气。中医倡导睡子午觉,子时指晚上11点到凌晨1点,午时指中午11点到下午1点。根据中医理论,子时是养肾阴,午时是养肾阳。中老年人应养成睡子午觉的习惯,以护肾养肾、缓解疲劳,增强免疫力。
立冬养生应避寒就温,注意衣着合适,太厚太薄都不好。衣着过少过薄、室温过低,易感冒而耗阳气。反之,衣着过多过厚、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,阳气不得潜藏,使寒邪易于侵入。
俗话说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。”坚持运动不仅能使人的大脑保持兴奋状态,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功能,还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。如在温暖的上午打打太极拳或者在宁静的午后散散步,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科学营养合理膳食
人们喜欢在寒冷的冬季进补,这样往往会因为摄入较多的蛋白质和肉类食物而加重肾脏的负担。患有肾病的人群在饮食方面要格外小心,不可盲目进补,避免食饮不当,加重病情。肾脏疾病患者的合理膳食应注意以下几点。
坚持低盐低脂低盐饮食有利于避免水钠潴留,防止加重水肿及高血压的病情。肾病如出现浮肿或高血压症状时,应限制食盐用量。高脂饮食会加剧肾脏动脉硬化,故应多选取植物脂肪,少食用动物脂肪。
选取优质蛋白蛋白质作为重要的营养物质,是人体不能缺少的。但蛋白质摄入过多,会加重肾脏负担,所以要控制蛋白质摄入总量。选取优质蛋白摄入,如鸡蛋、鱼、瘦肉和牛奶等。
及时补充热量热量不足会导致人体动用自身的蛋白质,使肌酐、尿素氮升高,加重病情。在低蛋白膳食时,热量供给必须充足,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。建议选择一些热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主食类食物,如土豆、藕粉、芋头、白薯、山药、南瓜、菱角粉、荸荠粉等,使膳食总热量达到标准范围,保证供需平衡。
低钾、高钙低磷饮食高钾血症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,严重的高钾血症可引起心搏骤停等。为防止高钾血症,应慎食高钾食物,也可通过烹饪的方法将含钾高的食物去钾,如土豆用水浸泡、蔬菜在水中煮熟弃水食菜、水果水煮后弃水食果肉等。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电解质紊乱以低钙高磷为常见,所以应重视饮食的高钙低磷化。因为大部分食品含钙越高,含磷就越高,如排骨、虾皮等,所以高钙低磷饮食更强调低磷饮食,应禁食动物内脏、海鲜等,不饮酒,少食用南瓜子等干果。
情志畅达宁静致远
张大宁认为,保持良好心态是健康养生之本。中医学有“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”的五志伤五脏说法。无论是哪一种情志太过,都会影响人体气机升降、血液运行和肾中精气,肾精气不足,自然加快衰老。因此,建议尽量始终保持安定清静的状态,心情舒畅,心境坦然,可适当多进行一些绘画、书法、音乐欣赏、下棋、旅游等活动,陶冶情操、修性怡神,以达到养肾护肾、防病长寿的目的。
善用方药养生补肾
“补肾活血法”是张大宁提出的防病、治病、养生的基本方法,多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,其中的经典方药包括如下几种。
补肾活血普方该方老年人普遍适用,方用生黄芪15克、川芎10克、女贞子10克、旱莲草10克、五味子6克、砂仁3克、大黄1克、甘草3克。
补肾活血壮腰方该方主要适用于调治肾虚腰膝酸痛等症,方用生熟地黄各5克、山萸肉5克、山药5克、茯苓5克、丹皮3克、泽泻3克、川芎5克、杜仲5克、续断5克、牛膝3克。
补肾活血通心方该方主要适用于调治冠心病等病症,方用西洋参5克、太子参5克、麦冬3克、五味子3克、丹参5克、川芎3克、鳖甲3克、瓜蒌3克、枳壳3克。
补肾活血通利方该方主要适用于调治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等病症,方用生熟地黄各5克、山萸肉5克、山药5克、茯苓3克、丹皮3克、泽泻3克、桑螵蛸5克、乌药3克、益智仁3克、煅牡蛎5克、川芎5克。
补肾活血龟苓膏该方主要适用于调治男子性欲减退、阳痿、遗精等病症,方用熟地黄10克、仙茅5克、淫羊藿5克、巴戟天5克、川芎10克、牛膝3克、乌药3克、鹿角胶3克、龟板胶3克。
精制补肾活血方该方老年人普遍适用,方用冬虫夏草1克、西洋参5克、石斛3克、三七3克、麦冬3克、五味子3克、丹参3克、砂仁3克、生黄芪5克。
延伸阅读
时令菜谱风栗健脾汤
原料:风栗肉(板栗)250克,猪肉200克,山药20克,食盐3克。
制法:板栗用沸水浸泡去皮,与猪肉、山药一同加水1升,慢火焖制,加食盐调味即可。
功效:补肾养血,益气健脾。
山药芡实薏苡仁粥
原料:山药100克,芡实10克,薏苡仁30克。
制法:山药去皮洗净,与芡实、薏苡仁一同放入锅中,加入清水1升,用武火将其烧开后,再改用文火煮至原料熟烂即可。
功效:益肾健脾,养阴除湿。
(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《中医名家谈节气防病与文化》毛国强主编)